返回首页

没钱也要去读书吗?

来源:www.taobaoyi.com   时间:2022-08-13 17:14   点击:104  编辑:宗明   手机版

没钱也要读书吗?

答:没钱是暂时的,没知识就是你一辈子的事情,孰重孰轻应该清楚,要不然错过读书的年纪,则后悔莫及。读书是给自己读的,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好后,舌尖上的差距不一样,言谈举止都有一个飞跃。

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虽然大千世界有很多同龄孩子家庭经济实力不一样,但并不是家庭殷实的孩子们都会读书。这里本人以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年代来说。

1974年读高中,两年后高中毕业,一起同班同学有一个特别困难的同学,根本不到学校食堂打菜吃,那个年代学校食堂大概是几分钱一个素材,这个同学仅仅只是打一盒饭,为了咽下饭,都是从家里用玻璃瓶装的盐,放在饭里面水煮盐拌的吃。

实话实说,我们其他同学看见了都想帮助他,但他都是偷偷躲在没人的地方吃。即便是这样,这个同学仍然坚持读完了高中。

不过他虽然生活上非常苦逼,但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没有任何同学看不起他。高中毕业回家务农几年,当恢复高考后,凭借自己的知识底蕴一举成名考取了师范学院,最后成为一名拿铁饭碗的老师。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既然这个同学能够在今日头条上提出这种问题,我想也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的。作为过来人的一个老头子可以告诉你:

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这句诗可以做为座右铭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学习上哪怕不聪明,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收获,走向成功。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曾记得一句《论语.为政》的一句经典哲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就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情怀。下面老者用一首打油诗来描述我们那个年代读书的情景

我乃五零后,而今已六五。

生在土瓦房,用的四方桌。

吃的是母乳,牛奶没见过。

麦秸打地铺,兄弟同被窝。

卫生不太好,跳蚤特别多。

红薯黑面汤,青菜也不多。

一旦见到肉,能吃一斤多。

长到七八岁,抱凳去上课。

没有幼儿园,直接上小学。

写字用石板,没有铅笔盒。

一盖煤油灯,兄姊围一桌。

走路上学校,从未迟到过。

饿了分饭吃,都是玉米馍。

读书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这就是平台,读书人的理解其他问题都是非常快一些的。随之科技发展进步,以后没有文化打工的地方都没有,都是高科技机器人替代了体力劳动。

最后阐述: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说话会变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知足常乐2022.7.12日于上海

是的!没钱也要去读书。这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读书获得了知识,有知识可以创造财富,改变命运。我的人生经历也生动地诠释了这一道理!

我得益于出生在文化氛围犹为浓厚的“桐城派”故里,但生不逢时。我的青少年是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和六十年代物质严重匮乏(受自然灾害之影响)的社会大环境下度过的,加之家运不济,6岁丧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一家五口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苦生活,但母亲坚持一心要让我读书来改变家运,借此寻找新的出路。但话好说,事难办!小学阶段花费不大,能勉强应付。但到了中学阶段,就不一样了,需要离家到外地求学,开支大,压力山大,但一心要给儿子读书的老母亲,无奈之下,砸锅卖铁,变卖家产,卖掉房前屋后的树木,将安装在房子里的木楼板撬下变现,连家中祖传的一把心爱的锡茶壶也当做废金属出售给废品收购店了!就这样,一边饿着肚皮,一边变卖家产,供我读完了中学,完成了大学学业。后来我有了工作,一切就有了转机…

试想,如果当初因没钱不读书,我现在的我不也是如当年同龄未读书的少时伴友一样,是一个穷老头老农民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