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慈禧视察袁世凯军队掉了头上金簪为何没人敢拾?孟恩远拾了交给慈禧为何最后做了将军?

来源:www.taobaoyi.com   时间:2022-07-29 16:23   点击:176  编辑:陈宏   手机版

有些人天生就是配角,那怕是天天与主角演对手戏。他还会是配角。

比如孟恩远。

说起孟恩远这个人,相信不查史料,知道他的人,不会太多。老实说,小编看过明清、民国史也不算太少,对晚清民国的名人,基本上心中有点数。可搜肠刮肚,怎么也想不起来,晚清民国会有这么一个人。

一查史料,吓一跳。这个看似籍籍无名的人,在北洋时期,曾与怎么多名人发生联系。或为上司、或为手下、或为盟友、或为对手。

可以说,在那一日三变、推陈出新的晚清民国时代。他官做得也不小,似乎就差了些运气。最后才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鲜为人知。

孟恩远,天津人,少年家贫,行船谋生。练就一身胆识与膂力,在漕帮中有点名气,属混江湖、跑码头之人。青年时期,做过些惊动江湖之事,由此沾上些恩恩怨怨,这里就不多说了。

孟恩远加入袁世凯的小站“新军”,竟已有39岁之年迈。他年纪虽大,但升迁却极快。升迁快的原因,“剑雄品评”认为有如下几个。

一,孟恩远虽常好勇斗狠,但善于捕捉机会。特别是慧眼独具,能发现危机中的机遇,并有一手化腐朽为神奇、化败为胜的稀缺能力。

1896年,袁世凯的天津小站练兵,轰动了整个京城。当时的清军,除了不堪作战的八旗军外,湘、准军的战力还是不错的。

武器方面,湘、准军与英人戈登的“洋枪队”相差不大,也有裝备洋枪的部队。仅从表面上看,好像战力确实应该相差不大。

不过,细察湘、准军之表里。发现其内核,还是与腐朽的八旗兵相殊不大。所谓的战力不错,是因先进的火器,给垫高的战力。其军事思想,还是极端落后的“八旗式”军制。

而袁世凯的新军,人数虽不多,区区七千人而已。但套用的是,当时欧洲最为先进的,德国陆军的军事思想及军事装备。新军全部由洋教官担任教习。新军构成中,“步、骑、炮、工、辎”一样都不缺,士兵行得是西式军礼,走得西式队列。

而且,在袁氏新军中,连一个日本教官也没有。因为日军也是师从于德军,新军既已全套学习于德军,就没必要请日本教官,在那里叠床架屋、多此一举了。

新军作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陆军,对中国的军制、军事思想影响相当深远。德式装备和德式陆军思想,在民国甚至在后来,亦反复出现过。

说到行西式军礼,有个小故事,反映了国人当时因闭关锁国,导致对西方整体上毫无认知的事实。

国人中有识文断字者,见到西洋兵敬军礼后,曾以讥笑洋人,猴子未开化的口吻记曰,“洋兵肃立,挥手至额,拨毛发数根,掷于地上,以示对彼长官之致敬”。

由于与大清军队,习以为常的跪敬之礼仪毫不相同。加上连百姓,也多认为自己为上国之民。如此也就怪不得,在与洋人作战之时,要么,在吞符念咒后,手持大刀,号称刀枪不入,与洋枪相怼;要么,被洋枪打疼后,又整体畏敌如虎,一泄千里,只会割地赔款。

不是国人愚笨,这是农业国和工业国,在思想维度上,相差过大所致。同时,也因为农业国民根本认知不到西方文明的关系。与聪明、愚蠢倒是毫无关系。

洋务、自强、维新运动,这三种力量,推动晚清中国许多年,国人的认知程度,尚且还是如此之低。所以,才会有上面所述的以落后讥笑先进,尚不自知之状,够令人心酸和尴尬的。

再说袁式新军,不仅一水的德军装备,更重要是在认知上,承认了西方军事思想的先进,并刻苦师习之。区区之七千兵,轰动京城,并引起了慈禧地关注,实际上一点都不奇怪。

1896年,慈禧盛装检阅了小站的新军。新军军容严整、队列新颖、武备先进,引得慈禧东张西望、四处乱转。毕竟第一次,见到全是由中国人脸庞组成的西式军队。说不好奇,不存在的。

之前,荣禄曾想借检阅新军,顺便收拾失去李鸿章庇护的袁世凯。结果在检阅之时,反被新军雄壮的西式行进式所折服,遂放弃搞掉袁氏,并引袁氏为心腹,令袁氏得以逃出生天。

慈禧正在饶有兴趣地东张西望之际,发上之金簪丟了也不知。袁世凯等诸军官,凡有看见的,均不敢捡还。因为按照习俗,凤簪在典礼中掉地,对凤簪的主人是件极为不祥之事。

所以,谁也不敢捡起来,以免邀功不成,反被慈禧所迁怒。可哪里知道,慈禧检阅完毕,准备回房休息之时,作为在检阅中,袁氏之护卫的孟恩远队官,已双膝跪候在门边,将金簪双手捧还给慈禧。

慈禧一见,心中一怔,暗叫“晦气”。正待嗔怪孟的多事,只见孟恩远一脸虔诚,庄重地诵道,“凤簪落地”,听罢此语,慈禧越发迁怒于他的直白狂妄和幸灾乐祸。

“重返佛山”,后半句以近乎佛号的节奏,从孟恩远口中诵出。由于慈禧喜人称之为“老佛爷”(“老佛爷”之称,与李莲英和万寿寺有关,更与由女人家变成政冶家,顺利垂帘听政有关),如此便心中一松,喜不自胜地由衷对孟氏温言道,“孟队官,跪安吧。”

随后,对袁世凯说了句检阅的观感,“袁大人,新军真是军容严整,强将手下无弱兵呀,尤其是孟队官这些军官,更是大清军队之栋梁”。

本来胆战心惊的袁世凯,一时心花怒放。一待慈禧回京,便急忙擢升孟恩远为标统。等到孟恩远升至封疆大吏时,好事者便呼其为“拾簪将军”。

二是孟氏艺高胆大、智勇双全、战功赫赫。

象鲁智深杀了人,不得不去当和尚避难一样。孟恩远也属热血澎湃之人,一言不合,便拍案而起。孟恩远的投军,是因斗殴伤人,万般无奈之下,为避难才在1895年,再次进入军队。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后,他是被清庭“革职永不叙用”的军官之一。又在江湖中结怨颇多,无法行走江湖。幸亏袁世凯收留了他,并让他当上了新军骑兵营的队官,才算有了立椎之地。

1897年,擢升为标统后的孟恩远,随新军赴山东进剿义和团。至1900年,因屡屡谋略得当,以寡胜众而战功累累,被记功36次。

1903年,孟恩远被送入北洋武备学堂学习军事,学习期间,受练兵处正使段祺瑞的器重,与日后的“辫帅”张勋、姜桂题为同学。04年升管带,日俄战争期间叙官提督,07年为吉林新军协统,受徐世昌总督。

1911年,接替曹锟之吉林新军22镇镇统,1915年因拥护袁氏称帝,受封一等伯。后在黎元洪政府中任吉林督军,与张作霖的奉天督军遥对。

因张作霖野心较大,孟恩远多受张作霖暗中排斥和陷害。1919年,张氏以孟恩远支持同学张勋复辟,和扰乱东北金融为由,状告北京,未成。

张作霖又派人,利用孟军与日军对峙之际,暗下黑手,让日军误以为孟军向其挑畔,双方开战,各有死伤,此事件史称“宽城子(长春)事件”。孟遂被迫辞去吉林督军一职,回津寓居。

孟恩远一生既坎坷又有顺境,结交名人无数,亦与名人相怼过。对日俄亦多强硬,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有功,对受灾的家乡父老,亦颇为侠肝义胆。

孟恩远领军、治省虽颇有韬略、人脉深广,然终归性直鲠介,不敌计将万出的张作霖。虽位极人臣,却终生以配角入世,以配角黯然出世,功绩被历史所湮没,默默无闻殊为可惜。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北洋时期,很多军阀都有传神的绰号——段祺瑞一生大气,鼻子就要气歪,因此被叫成了歪鼻子将军;冯国璋经常犯糊涂,说过的事经常隔天就忘,因此被叫成了糊涂将军;张勋一生都留个猪尾巴辫子,念旧念的厉害,因此被叫成了辫子将军;曹瑛仗着三哥曹锟为所欲为,手底下尽是妓院里的大茶壶,因此被叫成了茶壶将军;张宗昌嗜赌成瘾,当地人把玩骨牌叫吃狗肉,因此被叫成了狗肉将军;王怀庆到哪都带着马桶,干什么事都要坐着马桶,因此被叫成了马桶将军;孟恩远因捡了慈禧金簪子,交狗屎运发了迹,因此被叫成了拾簪将军——

因为北洋各路枭雄的锋芒太盛,孟恩远在当时名气不算大,但却是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一度还是跟张作霖东北争雄的重量级人物,东北要是没出张作霖的话,此人极有可能就是东北王。

这问题很有意思,提到了孟恩远一生最有传奇色彩的一件事,靠捡个簪子,居然就走上了发迹之路。这好运交的,当时人都觉得难以置信,始终觉得他的发迹很蹊跷,但除了这件事,世人又找不到其他原因,因此他就显得更传奇了。

孟恩远能入北洋军阀行列,属于赶了晚集却交了头等好运的那种,十分让人羡慕。

孟恩远是天津西泥沽村人,早年是混漕帮的,靠膂力过人在江湖上小有些名气。后来因为涉及江湖恩怨过深,为了避祸,他脱离槽帮,回家做起了贩鱼卖虾的小买卖。

这期间,孟恩远干过一件轰动地方的侠义之事。凭借身上有功夫,他带着几个兄弟端了地方上的大匪穴,并且手刃了匪首。此事一出,万民叫好,孟恩远的大侠之名传遍了静海县。

本来,他可以借此事进静海县衙当差,但因为江湖习气,他没有走这条路,而是选择了继续在社会底层混。

不曾想,这一混竟混到了小四十岁。

以小四十岁的年龄从军,并且还混出了名堂,这事搁什么时候都能算得上是奇迹。为此,孟恩远得感谢两个女人,一个是万人之上的慈禧,另一个则是个江湖女子。

这江湖女子是天津卫天宝戏班子的掌班李小妈。李小妈跟孟恩远是同乡,因为孟恩远凡事仗义,一来二去,两人便走得很近,更准确地说,这李小妈更像孟恩远的引路人。

这女人不但给孟恩远找了个继室夫人,更关键的是把孟恩远送进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

当时,袁世凯在小站刚开始编练新军,节假日一帮军头爱到天津卫看李小妈戏班子唱戏。时间长了,李小妈自然跟这些军头成了熟人朋友,见孟恩远三十七八还没个像样的前程,李小妈便找这些军头说项,结果孟恩远就这样被说进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

据说,孟恩远刚入军营的时候,干的头一件事就是玩命地背袁世凯亲自编的“练兵歌”,虽说其人大字不识几个,但这一点没妨碍他把劝兵歌背个滚瓜烂熟,加上天生又是大嗓门,每每一个人在大操场上唱的气壮山河。冲这个劲头,军中同僚还都挺佩服这个老大哥。

用这独门绝技在军中立足后,说到打仗,本就是混江湖的孟恩远就更不在话下后,随袁世凯剿义和团的时候,这个老江湖很生猛,据说保定义和团首领李安堂、杨八秋就是他宰的。

因为这些,1903年孟恩远被保送进了北洋武备学堂,算是老江湖镀了金。

1904年,从武备学堂毕业的孟恩远和张勋、姜桂题等人一起被提拔成了管带。

接下来,他就幸运地邂逅了慈禧老佛爷。

一次,慈禧来检阅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不料绕场检阅时,头上的一只金簪掉落在了地上。陪在慈禧左右袁世凯、诸大臣都看见了,但都没有第一时间去捡。照老说法,这种场合女人头上掉簪子不吉利,慈禧又很迷信,所以无人去触这个霉头。

但老江湖孟恩远第一时间把这金簪子捡了起来。

检阅完毕,慈禧刚坐下来休息,孟恩远便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前来,跟着就是跪拜献簪。

与此同时,老江湖的嘴里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凤簪落地,重返佛山。

单凭这句话就能看出来,孟恩远不仅是老江湖,更是人精。这话说的多漂亮,既迎合了慈禧爱称老佛爷的心理,又把意思镶嵌的如此吉祥有味道。

由不吉利到富贵吉祥,什么样的领导都爱听这样的话,听完都会对说话之人另眼相看。于是乎,慈禧当场对袁世凯说,袁大人驭下有方,此人可堪大用。

因为这句话,孟恩远交上了大运,不久即被提拔成标统。由此打开仕途阀门后,此后的孟恩远一发不可收拾,先是南阳镇总兵,接着是吉林巡防督办,直至最后成了手握陆军第二十三师的吉林督军。

还是那句话,若不是张作霖半道杀出,老江湖问鼎东北王的趋势很明显。

然而,在正当年的乱世枭雄张作霖面前,孟恩远明显老了,而且手段不够黑、不够狠。

所以,他最终只能拱手让出权势地盘,回天津养老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