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二战期间日本的坦克、装甲车都有哪些?

来源:www.taobaoyi.com   时间:2022-05-23 17:44   点击:214  编辑:傅竹   手机版

兔哥回答:二战时日本作为轴心国的一员投入到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中,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战争期间日本在坦克装甲车辆的使用上也比较多,但日本的坦克装甲车辆并无法和当时的苏德美等国家的坦克相比,日本地处岛国,资源溃乏,任何东西都讲究经济性,其坦克和日本人一样,小模小样的。二战时日本装备了数款自产的坦克装甲车辆,型号繁杂,性能不咋滴,主要有以下几个型号;(日本成为战车)

二战时日本的坦克:(一)89式,这是日本早期装备的一型坦克,有甲乙两种型号,两种坦克长的一样,甲型重11.8吨;乙型重13.6吨;乘员4人,装备57毫米炮一门,另有机枪一挺,口径6.8毫米。装甲6~17毫米,每小时爬25公里;(↓上89甲。下89乙)

(二)九五式:它的名字叫哈咯;是一型小坦克,重7.7吨,3名乘员,装备一门37毫米炮。6~12毫米厚的装甲,不过速度尚可,公路48公里/小时。越野26公里/小时;

(三)九七式坦克:“奇哈”,这是日本装备最多的一款坦克,产量达到了1500辆,其装备一门57毫米炮,两挺7.7毫米机枪,一后,一右,重15吨;说明一点,下面一式、二、三、四、五式都属于九七式的变型车辆。

(四)一式坦克:“奇黑”这款坦克只生产了约587辆;装甲最厚处50毫米,重17.2吨,5人,装备47毫米炮一门。

(五)二式坦克:“霍一”

(六)三式坦克:“奇努”,重18.8吨。装75毫米炮一门;最大公路速度38公里/小时,只生产了约60辆;

(七)四式坦克:“奇托”重30吨,5人,装有一门75毫米炮,装甲厚8~33毫米。只生产了几辆。

(八)五式坦克:“奇利”。重35.5吨,5人,75毫米炮一门,37毫米炮一门。公路速度45公里/小时。装甲厚12~50毫米。

(九)九二式骑兵坦克:重量3.5吨,装甲厚6~22毫米,13毫米、6.5毫米机枪各一挺。最大公路速度可达40公里/小时;

(十)九四式轻型坦克;这款坦克也就是“小豆”坦克,长三米多,2人,两挺机枪,后来有按装37毫米炮的车型,重3.2吨;

以上是部分有代表性的坦克,日本二战时还生产了自行火炮,下面是日本二战时期的装甲车辆;

二战日本装甲车:(一)八九式公路巡输装甲车;主要是战争环境下的运输工作,数量不多。

(二)一式装甲运输车:主要是人员运输,数量不多。

(三)一式半履带装甲运输车:这个很少见到它。

(四)九二式装甲车:这个应该熟悉,数量比较多。

(五)九三式公路铁路两用装甲车:主要活动在铁路沿线一带。

以上是兔哥收集的部分二战时期日本鬼子的坦克装甲车辆。难免有误,欢迎指正,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一并谢过!)

二战时,日本是岛国,资源溃乏,所以日本研究的武器装备是能省则省。再加之日本对于装甲兵器的认识不足,所以二战时期日本的坦克、装甲车在性能上,较之苏德美等国家差了不少。

坦克1.八九式中型坦克

八九式中型坦克 ,主炮最初为1门37mm坦克炮,后改为1门90式57mm短管坦克炮;另配备有两挺车载机枪。89 式中型坦克有甲乙两型,甲型装汽油发动机,乙型为柴油发动机。尽管89式中型坦克并不先进,但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风冷式柴油机(乙型)的坦克。

2.91式重型坦克

91式重型坦克, 整车装甲板由铆接接成,在车体前部设置了一个小型机枪塔,也在车体尾部设置了一个,前部装甲20mm。采用一颗BMW IV水冷直列6缸汽油引擎提供224马力的动力,公路最大时速25km。

3.九五式重型坦克

九五式重型坦克 ,采用多炮塔设计,结合了战争期间德国、意大利坦克的设计元素。主炮塔安装了一门70毫米炮,此外,该战车还具备一门37毫米炮与两挺6.5毫米机枪。发动机使用94式柴油发动机9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为45km,最大行进距离220km。参加过七七事变与1939年诺门坎战役,九五式重战车总共只造了4辆,战争中没有损失。

4.九四式超轻型坦克

九四式超轻型坦克 全长3.36m,宽1.62m,高1.63m;重3.45吨。全车装甲由铆接接成,厚度8-12mm不等。中国军队7.92mm口径的中正式步枪就有几率穿透九四轻装,更不要提战间期的37mm反坦克炮了。但由于中国缺乏反坦克武器,九四轻装依旧能像一战中的马克一型坦克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这种坦克俗称“豆坦克”。

5.九七式超轻型坦克

九七式轻型战车安装了94式37毫米战车炮,具备了相当强的反战车能力,尤其是后期的97式轻型战车还安装了1式37毫米战车炮,反战车火力比日军95式轻战车还强,此型骑兵战车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也发挥了巨大威力,但战争后期97式轻型战车则完全无法与美军的新式中型坦克抗衡。

6.95式轻型坦克

95式轻型坦克与1935年正式服役,由于这一年是日本皇纪2595年,所以定名为95式轻战车(轻型坦克)。其中有一种生产数量很少的型号叫做“北满型”(日本人的叫法)的95式轻型坦克仅用来装备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北部的关东军战车部队。

7.九八式轻型坦克

九八式轻型坦克,火炮为100式37mm战车炮,这种炮是把按照KWK36型37mm反坦克炮制造的94式37mm战车炮 进行了扩大炮膛容量,加长炮管的改进,可以发射发射药量更大,弹头更长更重的炮弹,因此穿甲能力提高不少。此型轻战车采用了新的合金装甲,可以部分采用焊接工艺制造,而且装甲厚度比95式轻战车有加强,但这型装甲成本太高,所以98式轻战车产量很小,战争期间总共装备113辆。

8.九七式中型坦克

九七式中型坦克 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有名且发挥作用最大的战车,机动力强,可靠性高。战斗全重 15t,有 4 名乘员,装 1 57mm 短身管火炮,装甲厚度一般为25mm。采用风冷柴油机、不对称炮塔、铆接结构装甲车体和炮塔、无线电台的框形天线、主动轮在前。97 式中型坦克是二战期间日本生产量最多的坦克,总数达 1500 辆。

9.九七式改中型坦克

1940 年,三菱重工为 97 式中型坦克换装了新型炮塔和 47mm 长身管火炮,研制出 97 式改中型坦克。97 式改中型坦克复杂地形的机动能力强,射击准确迅速,加上采取合理的战术,对美军坦克构成了较大威胁。

10.二式轻型坦克

二式轻型坦克是二战期间由日本帝国陆军所开发的轻型坦克,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是98式轻战车的改进型,在减轻了重量的情况下,还提高了所有的性能,不过数量稀少,也没有派驻过战场 。

11.三式轻型坦克

三式轻型坦克,是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95式坦克基础上改进的最后一款量产的轻型坦克。该坦克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换装了97式57毫米火炮。与95式轻型坦克相比,多了1名乘员。

12.四式轻型坦克

四式轻型坦克,是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4年,皇纪2604年)制造的轻战车。四式轻型坦克由三菱重工公司在九五式轻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总计生产约100辆。装备57毫米战车炮1门,九七式车载7.7毫米机关枪1挺。

13.一式中型坦克

一式中型坦克是日军为准备“本土决战”,于1941年研制成功的中型坦克。以九七式中战车改良在太平洋战争后期量产的中型战车。主要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是97改的改型,是向战车对战方向过渡的型号,机动性与防御力比97改有较大提高。

14.三式中型坦克

三式中型坦克,是日军第一型主要任务是进行战车对战的中战车,也是日本于二战末期最后一款量产的中型战车。装备三式2型38倍径75毫米战车炮1门 备弹70发,九七式车载重机枪1挺 备弹3670发。到战争结束时共服役160辆,全部驻守本土,战争中没有实战记录。

15.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发的中型坦克,这是全新设计和以坦克大决战为主的新式坦克。主要用途是战车对战,性能比美军M4中型坦克优越的多,但发展的太晚,战争结束前只完工了6辆。

16.五式中型坦克

五式中型坦克,是旧日本陆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所研制的一种中型坦克,只造出来样车。其比当时日本拥有的最先进中战车——四式中战车来的更重型、战斗力更强。 主要用途是战车对战,但仍特别注重伴随掩护步兵的性能。

装甲车1.维克斯装甲汽车

维克斯装甲汽车,为英国进口。 为伴随掩护步兵用途,在上海作战中日军动用了该型车。

2.九一式装甲汽

九一式装甲汽车,是二战期间日军装甲武器之一。伴随掩护步兵用途,在中国战场大量运用,初期用于地面战斗,后期用于后方巡逻警戒。

3.九五式公路铁路两用装甲车

九五式公路铁路两用装甲车,具有铁路巡逻与伴随掩护步兵用途,前期主要用于支援步兵作战,后期主要做铁路巡逻保卫使用,这种装甲车为履带式,可以迅速由铁路运行状态,变更为公路运行状态,在保护铁路线用途上,威胁力极大,随时都可以开下铁路追击破坏者。

4.一式装甲运兵车

一式装甲运兵车,用于搭乘步兵伴随装甲部队突击,以及运输任务,主要装备机甲师团,战车师团以及一些精锐野战师团。最大速度:42 km / h;全体乘员:15名。

5.92式装甲汽车

92式装甲汽车,服役年代为1933-1945。伴随掩护步兵用途,在中国战场大量运用,初期用于地面进攻战斗,后期主要用于巡逻警戒。

两栖战车1.特二式内火艇

“特二式内火艇”,实际上是用日文汉字表示的,是“特殊二型内燃机艇”的简称,“内火艇”名义上是船(艇),实际上它“自身能浮渡,可在水上和陆地机动”,符合水陆坦克的定义,应当算作是水陆坦克。“特二式内火艇”共生产了183辆,全部装备日本海军陆战队,并用于太平洋战场上。

战斗全重为9.15t(陆上)和12.5t(水上,带浮箱),乘员为5人。装浮箱时,车全长为7.5m;去掉浮箱时,车全长为4.8m,全宽2.8m,全高2.3m。

2.特三内火艇

特三式内火艇,是把特二式大型化,一样由三菱重工承制,以陆军的一式中战车为基础来开发。内部结构同样沿用一式中战车。后来由于战局已经恶化而无法量产而且日军此时也无发动登陆作战的余力了,最后只生产了试作车19辆。

3.特四内火艇

特四内火艇,重18吨,可运载40名陆战队士兵。履带上边可放浮体,炮塔在前面。也可在履带上换装鱼雷,用途是潜入港口攻击军舰后上岸逃脱。装备日本海军大威力、远射程、无痕迹的93式氧气鱼雷。特四内火艇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特攻作战”的主要装备。

自行火炮1.一式75毫米自行火炮

在97式坦克底盘的基础上,开发可以装载75毫米或者更大口径火炮的“炮战车”,负责为装甲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并对付战场上一些坦克无法摧毁的目标。一式75MM自行火炮,是日本整个二战期间大批量在部队列装的唯一一种自行火炮。

2.一式105毫米自行火炮

在一式75毫米自行火炮的基础上,该厂于1942年中期成功地将105毫米榴弹炮装在了97式坦克的底盘上,并通过了陆军的样车测试。由于定型的日期相近,这种火炮在日军的编号也是一式自行火炮。由于工业生产能力薄弱、缺少必要的资源等因素,这种自行火炮并没有大批装备部队。

3.二式75毫米自行火炮

根据日军在诺门坎之战的教训,并且参照德军装甲部队的经验。以97式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安装了1门94式75毫米山炮,尽管可以较好的完成火力支援任务,但是其火炮对装甲目标的侵彻力显然不如了一式炮战车。该车一共只生产了30辆,也没有大规模的装备部队并参加战斗。

4.三式75毫米自行火炮

有感于美军装甲部队在太平洋诸岛争夺中的压倒性优势,以及德国突击火炮在战略防御中的突出表现,精打细算的日本军部又要求参照德国突击火炮的研制思路,迅速开发一种全封闭战斗室,并有较强反坦克火力的自行火炮。

5.四式150毫米自行火炮

日军痛感在反击大规模登陆作战时,对于在滩头登陆场集结的美军缺少足够的压制火力。当年7月,根据军部的要求,三菱重工开始研制大口径自行火炮。在战争结束前完成了16辆。参加了菲律宾、冲绳等战斗,但很快就被全部击毁。

6.四式300mm自行迫击炮

四式300mm自行迫击炮出于压制美军滩头阵地和登陆场的需要,日本军部还 一种威力更大,能进入防御工事躲过美军登陆准备火力,并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前出至阵地进行压制的重型火炮,使用普通弹的射程仅3156米。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该型车辆最终没有量产并装备部队。

7.九七式120mm自走短榴弹炮

该型自走短榴弹炮被命名为97式是因其采用97式改中战车的底盘与炮塔,该车主要布置在本土和周边岛屿。为了令九七式自走短榴弹炮拥有反装甲能力,日军在二战末期还给它配备了聚能破甲弹。可是,还没等美军登陆日本本土,天皇就宣布投降了。结果九七式120毫米自走短榴弹炮基本没能发挥什么作用。

8.五式47mm炮战车

用于执行反战车任务,全是由95式轻战车改装,能在200m内的近距离正面威胁美军M4中型坦克。正面防护力也比95式轻战车强的多,95式轻战车改成这种炮战车应该还算很成功,这种炮战车也是本土决战武器,战争期间无海外作战纪录。

9.五式105mm重加农炮战车

5式105mm重加农炮是陆军根据海军98式100mm驱逐舰主炮制造的远程加农炮,主要目的是想获得一种大威力的反坦克炮,所以这种炮主要用途不是压制地面,而是反坦克,这种炮也是战争末期日军几种重型炮战车的主炮,在3000米距离上能击毁当时盟军任意型号的重型坦克,威力十分强大,为本土决战用兵器。

后勤车辆1.97式抢救战车

用于对战地受损或淤陷的轻/中战车进行抢救与修理的战车抢救战车。

2.95式抢救战车

用于对战地受损或淤陷的中/重战车进行抢救与修理的战车抢救战车,也用于工兵起重作业。

3.98式装甲弹药输送车

用于为战车部队,骑兵部队进行野战弹药补给。乘员2名,可载重1吨。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点赞别忘了)

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