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气动外形需要模仿俄国Su33原型机,而不是美国FA-18E或法国阵风战斗机?

来源:www.taobaoyi.com   时间:2022-06-06 03:31   点击:238  编辑:房雄   手机版

这要从我国从特殊渠道获得的那架苏33原型机说起。众所周知,我国首款舰载战斗机歼15是在苏33机体的基础上、换装国产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发展而来。而由于我国前两艘航母001和002号某种程度上是库兹涅佐夫级的延申,而歼15某种程度上又算作苏33的发展型号,可谓是“原汤化原食”。

虽然相关厂所强调歼15是自主研制、从零起步,但是歼15与上图这架从特殊渠道搞到的T-10K-7号(一说是T-10K-3号)苏33原型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这么说,歼15的机体就是对这架苏33原型机的逆向参考而来。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架原型机在技术状态上与定型的苏33十分接近,但是毕竟在来华之前在仓库里待了十几年,整机状态已经很差,不仅无法飞行,甚至其外形尺寸都产生了形变,这对歼15的研制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另外,中国决定在苏33原型机的基础上研制歼15,也是因为中国之前在侧卫国产化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无论是机体材料还是航电系统国产化,都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诚然,由于种种原因,歼15远不是一种完美的舰载机,比如较差的着舰性能、故障频发的飞控,还有相对于5万吨级航母本身较大的机体等。但是,作为航母舰载机研制经验几乎为零的我们来说,从苏33到歼15是当时唯一可行的道路。

之前中国在舰载战斗机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包括891工程配套的各型舰载战斗机方案,甚至海军还考虑过舰载型歼10。但是这些方案无一例外的胎死腹中,对于那个时期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舰载战斗机的研制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客观的说,对于中国001、002这种5万吨级的中型航母来说,超级大黄蜂、阵风这样的中型舰载机是更理想的选择,但是中国获得上述两种战机的实物或者技术资料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中国航空工业也没有强到看一眼就怀孕的程度。毕竟,战机研制不是模型制作,进行逆向参考必须得有图纸资料或者实物测绘,比如歼11系列。

退一步讲,即便我们能对超级大黄蜂和阵风进行逆向参考,以我们当时的技术条件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我们去哪淘换F404或者M88那样的发动机?

至于说上面这两位的缘分,则是另一个故事了......

歼15符合“一型多机”的现代战斗机设计思想,在它之前我国已经生产了超过200架的歼11(苏27SK)/苏30和歼11B,在生产线完全打通、工艺水平熟练的基础上再研制歼15战斗机是必然的事情,如果以F18或者“阵风”战斗机为参考,是要重新研发的,不但时间不等人,其制造出来的价钱更会奇高无比!

我军的苏27生产线在1990年代中后期引进的,这条生产线的引进将我国战斗机的制造水平从1960年代末轻型战斗机的水平提高到了与世界同步。

而有了生产线之后怎样充分的利用它,发挥出最大的产能是关键,同时也要利用它培养出更多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唯一的办法就是较大批量的制造,不但为空军制造战斗机,随着海军要向大洋进军航母战斗群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也要建造,而选择战斗机机型也只有使用歼11的生产线将它衍生出来,其它型号的战斗机因为有各种各样“不适宜”也没法上舰,所以从长远的打算来看我军第一型战斗机也必须是歼11的衍生型号。

其实苏33也是利用苏27的技术衍生出来的,它的最初叫做苏27K,就是苏27的主要衍生型号,当时苏联也是看中了苏27的整体性能优秀,将它衍生出重型舰载战斗机后能与当时的美军F14“雄猫”战斗机对决。

而“阵风”战斗机也是先有了空军型再有海军型,毕竟相对于使用量来说空军要比海军多了很多,各国海军对于战斗机需求除美国海军之外,都在150架之内,如果单独研制的话费用实在是太高了,就连美国都承受不了被迫在第五代F35战斗机的研发上空军型和海军型同步。

至于说F18战斗机研制年代太久远,1974年研制到了1983年1月份服役,当时“一型多机”技术不是很成熟,而美国空军当时有F4(先有海军型再有空军型)和F15两型重型战斗机,轻型战斗机有F16…有这么多的机型实在是没必要订购F18,虽然它没在美国空军服役,但是外国空军却购买了较大数量,它的生产量也超过了1000架,理论上来说F18就是空军和海军通用型战斗机。

总之,进入到1990年代之后各国对于空军战斗机和海军战斗机的设计上开始趋同,根据自己现有的技术条件去开发海空军需要的战斗机,不再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去单独研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